事非经过不知难。在上海,提起“世博”二字,很多人都会感慨万千:很难,但是收获很大。
2010年,世博年。无数投身于这场盛会的人,遭遇了他们从未遭遇的难题,密集、棘手,有些甚至没有先例。千千万万的人,正视问题,迎难而上,奋力向前,破解难题,有轰轰烈烈的壮举,更多是默默无闻的奉献,确保了上海世博会的平稳前行,向世界发出了中国“低碳文明宣言”,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人文之美。
在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进程中,势必遭遇各种新的难题。如何破解难题?从一定意义来讲,上海世博会何尝不是中国人在改革开放、和平发展之路上奋力前行时的一次综合演练!
迎难而上,以实事求是的作风破解难题
世博已近尾声,世博园迎来客流高峰,9月底,入园游客首次突破了60万人次。中国馆(网上中国馆)、沙特馆(网上沙特馆)、石油馆(网上石油馆)等热门场馆门前的蓝白色硬围栏内,游客排成整齐的队伍有序挪动,手中垃圾随时可以放入栏杆上挂着的垃圾袋。虽然可能要等上若干个小时,但是没有人因此而吵闹喧哗。面对此情此景,上海世博局副局长、党委副书记陈安杰坦言,如果不是试运行时充分暴露了问题,如果不是广大办博人员牢牢树立正视问题、迎难而上的信念,如此良好的观博秩序无从谈起。
从围栏看变化,从“小处”看作风。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综合类世博会,很多问题超乎想像。开园之前,组织者预测了很多情况,但没有把场馆门口秩序作为一个突出问题,4月20日试运行,这个问题暴露得很明显。此外,还有各类问题:安检、志愿者、预约券、餐饮价格……
“最重要的作风是实事求是,正视问题,不埋怨、不急躁、不掩饰,一件事一件事解决。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上海市委书记、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主任俞正声说。
如何应对大客流,让世博组织者殚精竭虑。解决这个问题的头一步,就是把软围栏变成硬围栏;第二步,维持秩序,创造一种“波次放行”的办法,前面走空了,后面再放一排进来,避免了在一个区间里面排队的人过于拥挤。此外,为解决天热的问题,有关方面为展馆排队等候区加棚子,还在排队区两侧摆放冰块降温,冰块先是大块放着,后来工作人员将其捏成小块,供观众携带降温……
不断遭遇问题,不断解决问题,在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理念下,世博会组织者群策群力,焕发出无穷的聪明才智,寻找到了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。非洲联合馆(网上非洲联合馆)经历了门庭冷落到门庭若市的过程,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馆部以种种措施,激发了非洲参展方的主人翁意识。非洲联合馆部部长陈锦田介绍说,馆部创造性地设立“轮值主席”一职,由43个参展国工作人员轮流担任,每5天轮值一次。轮值之际举行隆重的权杖交接仪式,所有参展国都感受到尊重,获得了荣誉,更增强了轮值期间的责任感。
精益求精,未有穷期。“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,一直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。”这是世博会组织者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!
“正视问题、解决问题,迎难而上,努力前进,中国共产党人在办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,归结起来就是实事求是。”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靖北说,“这是上海世博会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,是中国共产党人向世界交出的出色答卷。”
如何才能正视问题、迎难而上?千千万万的世博人焕发出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,在世博园里奏响了激越雄浑的英雄颂歌,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小人物的大情怀。
不少志愿者在入园与结束志愿服务时都要拍两张照片:前一张白白胖胖,后一张又黑又瘦;环卫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,一身衣服,每天湿了又干,干了又湿……俞正声深情地说,千千万万个同志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,世博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!
一位名叫杨鹤云的民警,去年9月进入园区执勤,今年6月身患癌症逝世,他用兢兢业业、无私奉献的精神站完了人生最后一班岗。今年3月的一个冷雨夜,杨鹤云发现有段裸露电线不断冒着火花,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,他在那里一守就是3个小时……
这位普通民警在风雨中默默伫守的身影,何尝不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座丰碑?
务实、进取,上海世博会发出中国“低碳文明宣言”
世博园的夜,流光溢彩,美不胜收。璀璨的世博轴照亮夜空,6个阳光谷如争奇斗艳的喇叭花争相绽放,而点缀其中带来梦幻效果的,正是LED绿色光源,在整个世博园内,这样用于照明的LED芯片多达10亿颗。LED,比普通白炽灯省电90%左右,细细一算,惊人且喜人。
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,也是中国继续改革开放、和平发展之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。如何回应崭新的时代命题、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?上海世博会组织者作出了自己的选择,同样是实事求是、迎难而上。
太阳能发电、新能源汽车、江水源空调、垂直墙体绿化……上海世博会堪称一次科技、绿色、环保、低碳理念的“大检阅”。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,当初在研讨上海世博会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展示给世界时,确实费尽思虑和周折。但是,大家从探讨中逐渐趋同的认识是,必须体现低碳、环保等理念。
“上海世博会通过积极、务实、进取的展示,反映了当今世界人们的共同诉求,堪称人类绿色、环保、低碳事业的新标杆。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于宏源说。
“未来的城市生活不仅是高科技的,而且是充分汲取传统智慧的。”世博会“沪上·生态家”案例馆设计负责人、上海现代建筑集团副总裁曹嘉明说,“沪上·生态家”展馆就充分利用了穿堂风、自遮阳、自然光、天井绿等上海传统建筑中的节能方法,即使在夏三伏、冬三九,不开空调屋内温度也很适宜。这样的设计理念,在上海世博会上比比皆是——中国馆的斗拱设计带来了乘凉地、穿堂风,而印尼馆、越南馆、西班牙馆等通体都由竹藤材料覆盖,既通风又能采纳自然光。
上海世博会,是中国的“低碳文明宣言”,也是中国党政干部尤其是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人员最佳的课堂。 |